(图/视觉中国)
有约君说
冬奥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点燃了不少人对滑雪的热情。屏幕前的你有没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近日“雪道尽头是骨科”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有约君特别请教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劼若教授,他表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原因的。
冬奥会赛场上的中医热也被越来越多人关注,中医在哪些滑雪常见损伤上有治疗优势?有约君请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施敏副主任中医师给我们一一讲解。
想去学滑雪?先看完这篇再去不迟。
在滑雪场上,
中医有何独特优势?
冬奥会让冰雪运动燃了起来,顺带让中医也火了一把。冬奥村里的“10秒“王氏伸筋壮骨胶囊体验馆成为最火的运动员“打卡点”之一,中医针灸、推拿等也成为冬奥村里诊所的“明星项目”。据报道,还有一群“最会滑雪”的中医正在赛场上为运动员保驾护航。
(图/央视新闻)
中医特色疗法,除了对付冰雪运动比赛中发生的常见损伤有优势之外,在对付肌肉痉挛、缓解疼痛上,中医按摩和针灸都效果显著,滑雪运动员们对中医的除湿除寒方式也大感兴趣。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施敏副主任中医师介绍,中医骨伤治疗手法在在滑雪运动损伤方面的优势病种大概有以下几种:
1. 部分骨折可以不用手术,
通过保守治疗得到满意疗效。
施敏介绍,以腕关节桡骨远端骨折为例,绝大部分桡骨远端骨折都可以通过中医保守治疗获得良好恢复。先通过灵巧快捷的中医整复手法实现骨折复位,再用传统小夹板外固定,既能实现骨折的有效固定,又允许关节早期功能锻炼。
2. 四肢关节扭伤脱位
手关节脱位的人往往还来不及反应,关节就已经复位了——在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中医关节复位手法,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了。
中医骨伤手法对以肩、肘关节为代表的四肢关节脱位的疗效较好,具有手法轻、痛苦小、恢复快的优势,此外,中药外敷对四肢筋伤也具有显著加速康复的作用。
3.骨折手术后的功能康复
中药外洗及理筋手法在骨折术后康复阶段效果显著。通过舒筋活络的中药煎水外洗,能有效改善术后肢体肿胀、僵硬等症状,再配合中医理筋手法,可以尽早地恢复肢体功能。
4. 运动后体能修复
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往往会给身体造成疲劳和慢性损伤,如果得不到及时修整,不仅无法提升成绩,还会积劳成疾。在这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优势。
例如,通过手法推拿、拔火罐、药物熏洗可以很好地减少肌肉紧张、缓解运动疲劳。一些运动的急性疼痛,都可以通过针灸、穴位按压得到显著缓解。正因疗效独特,中医特色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运动员的青睐。
骨折筋伤后的饮食调护
在骨折筋伤康复期间,中医往往会给一些药膳调理的建议,施敏介绍,骨折筋伤的康复调理是分阶段的:
损伤早期(伤后1-2周)
这一阶段,肢体肿胀明显,原则上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此时,不宜大量进补,中医认为,过早进补会影响瘀血的清除。而应保持饮食清淡,禁烟忌酒,避免辛辣等刺激性较大和过于油腻的食物,可以多吃新鲜瓜果蔬菜。岭南地区传统的汤方“田七煲田鸡”在这一阶段是适合的。
损伤中后期(伤后3-6周)
这一阶段以续筋接骨,补益肝肾为主,可选用杜仲、补骨脂等中药煲猪手、瘦肉。传统的大猪骨汤由于钙质难以溶解于汤内,而且油脂含量高,是不主张多食用的。
儿童青壮年的骨折患者,可以适量多吃些高钙食物,比如牛奶、鸡蛋、鱼肉、核桃、芝麻、虾皮、黑木耳等等。更年期及中老年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和预防骨质疏松类药物,促进骨折愈合。
说骨伤后饮食管理的这部分,
好像略懂的人还是不少的……
咳咳,
说回最近冲上热搜的话题“雪道尽头是骨科”,
在购买装备准备奔向滑雪场之前,
这些滑雪中常见的损伤和急救知识,
也是必须先了解一下。
滑雪时哪些部位容易受伤?
滑雪是一项高风险的体育竞技运动,讲求较高的技巧性,也是最容易造成运动损伤的运动之一。
据运动医学专家李劼若介绍,滑雪中常见的损伤包括有:扭伤、切伤、骨折、摔伤、脱臼、头皮外伤、脊柱损伤、内脏损伤等,冻伤也时有发生。扭伤、拉伤和骨折,占滑雪损伤总数的70%-80%,比例较大。
膝关节:
有研究表明,滑雪运动位居造成膝关节韧带损伤的三大高危运动之首。
滑雪时膝关节反复屈伸、扭转,有时屈伸扭转的范围超出了膝关节可以承受的角度,而且有时瞬间转向时扭力巨大,这些都有可能造成前交叉韧带损伤、内外侧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骨折、髌骨脱位甚至骨折等。
肩关节:
中高水平的滑雪者更容易发生肩关节损伤。
摔倒时障碍物或地面对肩关节的撞击、失去重心时上肢的拉拽、单板急速转向时上肢对地面的支撑动作等,都可能引起像肩关节脱位盂唇损伤、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肌腱损伤、锁骨骨折、肩锁关节损伤等。
踝关节:
滑雪时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或落地不稳,还有外部原因引起动作变形,都可能造成承担下肢重要负重功能的踝关节损伤,例如韧带损伤、踝关节脱位、软骨损伤等。
肘腕关节:
摔倒时由于自我保护反应,手直接着地,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容易造成肘腕关节的扭伤、脱臼甚至骨折。肘部损伤常见的有肘关节后脱位和尺骨鹰嘴骨折,这在高水平爱好者中较常见。
皮肤肌肉软组织及腹部:
摔倒时由于与雪面、装备或他人碰撞,容易造成表皮擦伤、软组织损伤或腹部损伤,如雪鞋磨脚或雪板刃锋利造成割伤等。由于气温低,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者不适应高强度运动,还可能出现肌肉痉挛(抽筋)。
另外滑雪的寒冷环境,特别是突然降温会容易使人体冻伤。
头部:
初学者身体重心掌握不好,容易向后摔倒,造成头部后侧着地,可能造成头部皮肤软组织损伤、脑震荡等。
滑雪受伤后,
如何进行急救处理与治疗?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运动医学中心主任李劼若表示,抢救生命永远放在第一位,要先全面评估情况,优先解除危及伤员生命的情况,然后再进行后续处理,为转送和后续确定性治疗创造条件。
抢救生命:
心肺复苏、呼吸道通气等。
伤口处理:
开放伤口要科学止血,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包扎伤口,以防伤口继续被污染。
简单固定:
把患肢固定在夹板或其他支持物上,也可以固定在健侧肢体,可以减少疼痛及继续损伤,也便于后续搬运和转送。开放骨折外露的骨折端不要还纳伤口内,以免污染扩散。
必要止痛:
严重外伤后的强烈疼痛刺激可引起休克,应给予止痛药物。
安全转运:
经以上现场救护后,应将伤员迅速安全转运到就近医院救治。转运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稳,对骨折伤员特别脊柱损伤者搬运时必须保持伤处稳定,同时要注意保暖和四肢末梢适当的活动。
滑雪冻伤:不要太快进入热的环境
浅度冻伤话可采用雪搓或自然复温,重度冻伤者应避开寒冷地方,将伤者逐渐转移到暖和的地方,不要一下子进入热的环境,过热、骤热可能会引起皮下组织坏死。
肌肉痉挛话首先要注意保暖和休息,一般的肌肉痉挛以与痉挛相反的方向牵拉该肌肉,一般都可以使其缓解,牵拉时切忌用暴力,应该持续、均匀和缓慢用力,以免造成肌肉拉伤。
转运后的处理原则包括冷敷、加压包扎、制动等,同时要经过医生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一步明确损伤的部位、类型、程度等。
如果有骨折的,要按骨折治疗原则处理,如果是韧带、肌腱、肌肉等软组织损伤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采取保守或者手术治疗,后续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
有的人滑雪膝关节扭伤回去休养几周后,觉得不痛不肿能动就没事了,不去医院就诊,结果其实前交叉韧带断了都不知道,后面再治疗就对恢复有不少的影响。
预防滑雪损伤,牢记五点
说到最后,到底有没有较好的方法能避免滑雪损伤?李劼若介绍,以下五个预防措施要做好:
1.滑雪前运动准备
滑雪前,注意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与协调性的练习以给予关节强有力的保护,还需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减少跌倒时的损伤风险。同时也要进行每周至少3次的有氧运动来提高心肺功能,从而达到体力、耐力的合理运用。
在滑雪前进行心肺运动功能的评估。年龄大、心肺功能差、体力耐力不足的滑雪爱好者应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
2.休息睡眠及能量补充
滑雪是体能消耗很大的项目,休息、睡眠不好会导致生理功能和运动能力相对下降,容易造成损伤。长时间滑雪要准备一些食物来及时补充,建议携带高能量食品放在身边。
3.运动前准备活动
充分的热身可以激活肌肉、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充分调动机体的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注意热身应持续30分钟。主要部位是肩、膝、髋、踝、腕关节及手指各关节的旋转及大、小腿肌肉的拉伸,使身体感到微微发热和出汗为宜。
4.滑雪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识
应在专业教练员指导下进行,避免争抢好胜、急于求成;选择好滑雪运动装备与器材并正确使用,如果失控跌倒,应迅速举起手和双臂,降低重心屈身向后坐,避免头部朝下和翻滚出现更严重的损伤。
5.滑雪场应完善安全保障与医疗救护服务体系,滑雪者要严格遵守雪场安全规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吴婉虹 通讯员张灿城、王雯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
上一篇: 娱乐直播平台如何走向大众娱乐
下一篇: 记忆2021王氏伸筋壮骨胶囊四川2021十大新闻事件、十大热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