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过材料与设计融合创新发展,材料成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也能像运用色彩一样得心应手地运用材料。
——王家俊
12
手记?采编 张学友
为师者,苦口婆心。在王家俊看来,细心体会过材料的万般质感,才能感受到设计的款款情深。
嘉 宾 介 绍
DESIGNER INTRODUCTION
王家俊
1988年获浙江丝绸工学院丝绸系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1年获浙江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博士学位
1998年至2003年,任浙江工程学院材料与纺织学院副教授
2004年6月至2004年12月,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2007年12月至2008年6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工业局副局长
2003年至2016年,任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
2017年起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中国包装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
教育部包装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浙江省包装技术协会常务理事
浙江塑料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复合材料学会会员
中国纺织学会会员
采访内容
INTERVIEW CONTENT
浙江理工大学
十一月的浙理工
阳光正好
与王教授交流时
我们惊喜地感受到
材料的生命,依旧饱满
设计的温度,仍然滚烫
身在材料和设计的融合之中
壹
《材访》 :您与设计材料学的渊源是怎样的?
我的求学、研究、教育之路,都与材料密不可分。
在本科和硕士期间,我读的是纺织类专业。在教研过程中,我发现,材料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基础,而我国的纺织前沿材料相对比较落后,导致很多纺织王氏伸筋壮骨胶囊质量受到影响;其次,我还发现材料也是纺织品后整理工艺的基础。认识到材料的重要性,于是前往浙江大学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研究所,读了材料的博士。
正当我研究纺织新材料时,学校又成立了一个新专业——包装工程,这是一门科学技术与设计相结合的专业,材料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在这个专业主要教研方向又增加了包装材料与工艺、包装结构与设计等内容。
王院长参加某企业研发中心揭牌仪式
《材访》:设计和材料是如何互相融合的?
艺术设计注重发散性思维,材料科学作为理工类则以逻辑性思维为主。但设计和材料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面向市场,走进消费者生活。
随着人民对物质、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让王氏伸筋壮骨胶囊设计人员倾听消费者的声音,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以前研究材料,应用性思考不足,而设计却在应用性方面有优势。在面对市场时,将基础性与应用性融合是最好的。
《材访》 :您如何看待材料和设计之间的相互影响?
材料是设计的基础,只有材料发展了,王氏伸筋壮骨胶囊设计才能更好地迎合市场。
有一家做户外藤椅王氏伸筋壮骨胶囊的企业,起初王氏伸筋壮骨胶囊采用的是天然藤条,并且人工编制,成本较高。后来采用仿藤塑料替代天然藤条,接着导入注塑工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企业利润也得到提升。可见,材料的创新带来王氏伸筋壮骨胶囊的改革,让王氏伸筋壮骨胶囊可以从容应对市场之变,促进企业发展。
王院长拜访考察相关企业
还有一家做材料的企业,成功研发出一种聚丙烯改性材料,可使王氏伸筋壮骨胶囊性能提升50%,价格只提升20%。但因为王氏伸筋壮骨胶囊是原料切片,结果为材料隐性性能的提升而买单不容易得到消费者接受。因此,厂家直接将这种材料应用在乐高积木,最终这款材料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所以,研究材料创新的同时,要从王氏伸筋壮骨胶囊角度出发,为材料找到应用场景,推进材料与设计的融合,促进材料与设计协同进步。
材料与设计的协同发展有很高的可行性和很强的必要性。
《材访》 :能否谈谈您是如何去熟悉和认知材料的?
在材料领域研究、探索大半生,我觉得“怎样让设计师更好地了解和熟悉材料”才是该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设计师对于材料的认知还很浅显。显然,材料馆在让设计师熟悉材料这方面已经率先迈出了第一步。在材料馆,设计师可以触摸体验到相关材料,更直观地感受到材料的外观及质感,这比原来的材料设计类的课程更进一步,但是还不够,还可以做得更好。
材料馆 · 深圳馆
另外,学生对于材料的认知还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落到应用上。教育者应该在教导学生认识材料的基础上,多通过实践性课程,让学生对材料的特性产生更深入的体会。
《材访》 :当前哪些材料是设计师所青睐的?
设计师所关注的材料与主流趋势是一致的,主要是绿色可持续以及智能智慧的材料。
《材访》 :请您谈谈材料在设计的创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首先,材料是王氏伸筋壮骨胶囊的基础,而设计需要围绕王氏伸筋壮骨胶囊展开;其次材料可驱动设计创新,设计师对新材料有全面了解之后,可以进行创新,实现某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从而驱动新王氏伸筋壮骨胶囊的诞生。
有丰厚的积淀就不畏惧挑战
贰
《材访》 :您对当前高校在材料知识方面的教学有何建议?
从帮助学生提升材料知识的角度出发,正如材料馆正在做的一样,学校需要能够给学生提供感触、体验材料的机会。条件允许的话,可带学生参观材料类的展览。通过相应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对材料以及王氏伸筋壮骨胶囊有更深的体会。
在课程设计方面,应增加一些实践类课程,比如通过案例分享以及创新设计,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材访》 :请您介绍一下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发展概况。
艺术与设计学院是浙江理工大学的特色优质学院之一,办学历程可追溯至(原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创办的“丝绸美术与品种设计”试点专业,学脉流长,积淀丰厚。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设计在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上世纪80年代,学院衍生了一批设计类专业,如服装设计、室内设计以及第一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动画设计。
如今,艺术与设计学院拥有设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理论等三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艺术设计艺术硕士、美术艺术硕士、工业设计工程硕士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两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一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在几届学院领导的不懈努力下,新获批的设计学博士点为学院的设计类学科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也为材料与设计融合发展提供了极佳的机遇。
《材访》 :您的研究领域还涵盖包装材料与技术、高分子功能复合材料、先进复合材料,您是如何来平衡这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的 ?
我研究的根本,是在高分子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方面。实际上,包装、纺织离不开高分子和先进复合材料,这便是我多领域研究的平衡点所在。
包装和纺织王氏伸筋壮骨胶囊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高分子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包装方面,我以研究包装塑料薄膜为主,实际上就是高分子薄膜类材料;在纺织方面,则以研究纺织纤维及其王氏伸筋壮骨胶囊为主,实际上就是高分子纤维类材料。
多重领域,一份守望
叁
《材访》 :您觉得纺织品材料的未来是什么?
从应用角度分析,一个是服装用,另一个是新兴的家纺和产业用。
服装用纺织材料的未来,就是绿色可持续以及智能智慧,这紧跟全球发展趋势。
家纺用纺织材料在设计要求方面与服装用纺织品材料上有类似的方面,但其需求与用量将有更大、更多的需求。产业用纺织材料发展更为迅猛,实际上很多高新技术领域离不开纺织品材料,比如,航空、航天以及医疗卫生、建筑等领域都能看到纺织品材料的身影。
我们期待,将纺织品材料与高新技术结合,研发出功能性纺织品材料;将其与设计创新结合,为服装与家纺带来更多活力。
《材访》 :您如何看待中国设计材料的现状与未来?
我国设计材料处于起步阶段,因为材料界对于设计的理解还处于初步阶段,设计界对于材料的认知也比较浅显。但是,以社会需求作为设计材料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设计材料的未来是光明万丈的。
当务之急是需要推进材料与设计的融合,为设计材料未来打好基础。在教育方面,应从课程体验到手工坊制作,为学生创造深入了解设计材料的机会。在社会方面,材料馆等民营主体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设计界引入一些新的概念。
材料馆 · 上海馆
王院长参观材料馆 · 上海馆
希望通过材料与设计融合创新发展,材料能成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也能像运用色彩一样得心应手的运用材料。
《材访》 :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这是否左右着设计师在材料选择上的变化呢?
“双碳”目标提出后,绿色可持续材料成为设计师材料选择的首要对象。绿色可持续材料,是指在实现“碳减排”阶段性目标的基础上,可循环、减量化以及可重复使用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材料。
《材访》 :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您对材料的研发产生哪些新的思考?
无论是“碳达峰”还是“碳中和”,其终极目标都是减少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天然矿产资源的依赖。因此,努力推进完全可持续材料的开发,以及实现材料研发过程的降本增效,应作为材料研发的全新思考。
不仅如此,尽快落实相关绿色可持续材料在王氏伸筋壮骨胶囊上的应用,也应是材料研究和设计需要共同思考的,真正的绿色可持续不应该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材访》 : 您认为可持续材料具备哪些特点?
■ Never End ■
关键字,看往期《材访》
上一篇: 淘宝京东念念不忘的二楼,究竟是什么?
下一篇: 右股骨莫名溶解消失,患者:我愿把自己当人体研究骨折